【成語意思】:卑躬屈節:卑躬指低頭彎腰;屈節指屈辱節操。形容沒有骨氣,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。
【成語來源】:宋·魏了翁《江陵州叢蘭精舍記》:“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,雖謝安石之賢也,而猶不能免。”
【成語拼音】:bēi gōng qū jié
【成語聲母】:BGQJ
【成語年代】:宋代成語
【用法分析】:卑躬屈節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于形容沒有骨氣的人。
【成語結構】:聯合式成語
【成語字數】:四字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語
【褒貶解析】:貶義成語
【卑躬屈節的近義詞】:卑躬屈膝、奴顏婢膝
【卑躬屈節的反義詞】:不卑不亢、剛正不阿
【成語例子】:小兔子卑躬屈節,拿了愚表弟蕭慎的名片。(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十二回)
【成語接龍】:
卑躬屈節 → 節中長節 → 節食省衣 → 衣不如新 → 新陳代謝 → 謝天謝地 → 地久天長 → 長驅直入 → 入木三分 → 分道揚鑣 → 鑣不及馬 → 馬到成功 → 功成名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