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語意思】:色仁行違:表面上主張仁德,實際行動卻背道而馳。
【成語來源】:出自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夫聞也者,色取仁而行違,居之不疑。”
【成語拼音】:sè rén xíng wéi
【成語聲母】:SRXW
【成語年代】:古代成語
【用法分析】:色仁行違作謂語,含貶義;常用于描述表里不一的行為。
【成語結構】:聯合式成語
【成語字數】:四字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語
【褒貶解析】:含貶義成語,通常用于批評那些表面仁愛而實際行為不當的人。
【色仁行違的近義詞】:表里不一、口是心非
【色仁行違的反義詞】:言行一致、誠心誠意
【成語例子】:他總是色仁行違,口口聲聲說要幫助別人,實際上卻從不付諸行動。
【成語接龍】:
色仁行違 → 行尸走肉 → 肉中刺 → 刺股懸梁 → 梁上君子 → 子虛烏有 → 有口皆碑 → 碑文鐫刻 → 刻舟求劍 → 剣拔弩張 → 張揚跋扈 → 扈從左右 → 左右逢源 → 源遠流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