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語意思】:百足之蟲,至斷不蹶。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。
【成語來源】:唐·馬總《意林》卷一:“百足之蟲,斷而不蹶。”
【成語拼音】:bǎi zú zhī chóng,zhì duàn bù jué
【成語聲母】:BZZC,ZDBJ
【成語年代】:古代成語
【用法分析】:百足之蟲,至斷不蹶作分句、賓語;用于形容壞勢力等不容易被清除。
【成語結構】:聯合式成語
【成語字數】:四字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語
【褒貶解析】:中性成語
【百足之蟲,至斷不蹶的近義詞】:百足之蟲,至死不僵
【百足之蟲,至斷不蹶的反義詞】:一蹶不振
【成語例子】:在這個復雜的政治環境中,盡管面臨重重困難,但這個勢力依然如同百足之蟲,至斷不蹶,難以被徹底消滅。
【成語接龍】:
百足之蟲 → 蟲鳴鳥叫 → 叫苦連天 → 天高地迥 → 迥然不同 → 同舟共濟 → 濟困扶危 → 危言危行 → 行尸走肉 → 肉中刺 → 刺股懸梁 → 梁上君子 → 子虛烏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