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語意思】:朝不保夕: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。形容生活極端困難或形勢危急,難以預料。
【成語來源】:先秦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吾儕偷食,朝不保夕,何其長也。”
【成語拼音】:zhāo bù bǎo xī
【成語聲母】:ZBBX
【成語年代】:古代成語
【用法分析】:朝不保夕作主語、賓語或定語;常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,形容不穩定的狀態。
【成語結構】:聯合式成語
【成語字數】:四字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語
【褒貶解析】:中性成語,通常用于描述不安定或危險的情境。
【朝不保夕的近義詞】:危在旦夕、岌岌可危、朝不慮夕
【朝不保夕的反義詞】:安然無恙、高枕無憂
【成語例子】:在經濟危機中,許多企業面臨朝不保夕的困境,隨時可能倒閉。
【成語接龍】:
朝不保夕 → 夕陽西下 → 下不為例 → 例行公事 → 事半功倍 → 倍道而行 → 行尸走肉 → 肉中刺 → 刺股懸梁 → 梁上君子 → 子虛烏有 → 有口皆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