戛然而止的意思
“戛然而止”是一個漢語成語,拼音為jiá rán ér zhǐ,主要用來形容聲音突然停止或中斷。這個成語的“戛”是象聲詞,表示聲音的突然中斷,通常用于描述音樂、談話或其他聲音的突然消失。
成語的出處
“戛然而止”出自清代章學誠的《文史通義·古文十弊》,原文為:“夫文章變化,侔于鬼神,斗然而來,戛然而止,何嘗無此景象?”這句話強調了文章或聲音的變化和突然停止的效果。
用法示例
在現代漢語中,“戛然而止”可以用于多種場合,例如:
- 當一段音樂在高潮時突然停止。
- 在課堂上,老師一進門,學生們的喧鬧聲戛然而止。
- 敘述故事時,某個情節的突然中斷。
例如,李綠園在《歧路燈》中寫道:“忽得鑼鼓戛然而止,戲已煞卻。”這表明了戲劇表演中聲音的突然中斷。
與“嘎然而止”的區別
有時人們會混淆“戛然而止”和“嘎然而止”。實際上,標準的寫法是“戛然而止”,而“嘎然而止”并不被正式漢語所認可。兩者的意思相似,但“戛然而止”是正確的成語用法。
“戛然而止”不僅是一個形象的成語,還在文學和日常交流中廣泛使用,表達了聲音或行動的突然停止。
戛然而止能形容事情嗎
“戛然而止”這個成語主要用于形容聲音的突然停止,但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事情的突然中斷或停止。成語中的“戛然”意為突然、驟然,而“止”則表示停止或中斷。雖然它最常用于描述聲音的情況,但在更廣泛的語境中,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事物的突然中止。
例如,在描述一個會議或活動時,可以說“會議進行到一半時戛然而止”,這表明會議在某個時刻突然停止了。這樣的用法在文學作品和日常交流中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總之,“戛然而止”不僅限于聲音的停止,也適用于形容事情的突然中斷。
嘎然而止還是戛然而止
“嘎然而止”和“戛然而止”這兩個詞常常被混淆,但實際上只有“戛然而止”是正確的成語。
成語解釋
戛然而止(拼音:jiá rán ér zhǐ)是一個漢語成語,形容聲音突然停止。這個成語的“戛”是象聲詞,表示聲音的突然中斷,通常用于描述音樂、談話等聲音的突然消失。其出處可以追溯到清代章學誠的《文史通義·古文十弊》,其中提到:“夫文章變化,侔于鬼神,斗然而來,戛然而止”。
常見誤用
嘎然而止并不是標準的漢語表達。雖然“嘎”也是一個象聲詞,通常用來形容短促而尖銳的聲音,但在成語中并不適用。標準的用法應為“戛然而止”。
正確的表達是“戛然而止”,而“嘎然而止”則是誤用。使用時應注意這一點,以確保語言的準確性和規范性。